故事大师罗伯特·麦基谈《故事》

  • 3,057
由于直接放网盘链接容易失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uanxr2020  获取汁源

通过故事的悲欢离合来找到生命的意义,通过混乱、恐惧来找到生活。作为艺术家,讲故事的人,为了生命能继续下去,为了活得好,为了找到混乱中的意义,我们应该把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吸收进来,每一个时刻,融入一个美丽的时刻,这个时刻就是故事。

故事大师罗伯特·麦基谈《故事》

不管你是写什么人,将故事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故事的源泉在你自己,你必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性,所以最终不管讲什么故事,讲的都是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挣扎,自己的想象,是这些把故事带到世界上来。

我审视故事很久,最终给了一个很表面的意义:类型、人物、创意、观众等五个关键元素。

观众希望在故事的人物的核心中,认识到角色就是像我一样的人,而且在一个从未发现的世界中发现自己。主要人物会让观众产生共鸣,实际上是人物在观众从来没有生活过的地方生活,而且故事的核心就是观众能认可的人性,这会产生一种愉悦。

你必须认识你的人物,认识他的心理,过去,未来,必须理解你的人物。当你写完一个故事时,没有一个人物身上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当人问你关于这个人物的任何事情时,你都应该知道,你就是上帝。

不断重写,再重写。

为了达到完美,你必须有品味,你必须能读自己的作品,能分清楚是好是坏。你就有能力毁掉自己不好的东西,为了写出更好的东西与观众分享。我们写的96%都不是那么好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删除键。为了达到完美,必须要有品味,必须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必须知道什么是垃圾,什么是卓越的写作,什么是腐朽的写作。

才华是力量,才华是发掘两个事物之间的隐秘联系的能力,并以别人没有办法知道的办法提示出来,你能发现就是才华。

灵感是永远不够的,因为问题不是如何开始,问题是结束的时候。

当我们审视自己时,事实和真相是有区别的,即使我们是在对事实进行加工时,也知道事实不等于真相,我们要做的是挖掘生命的本质。

生活中每一个小时都代表着一个层次的冲突,作用于我们的物质或精神世界。

讲故事就意味着选择,在巨大的多层次的各种冲突之下,要选择哪些元素来构建人物故事?

事件意味着变化,但必须是有意义的变化,发现在某些人身上,对这些人是有意义的。不能建构在纯粹的偶然事件上。

理想的状态是,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转折点事件,每一个场景都会有价值从正面转向负面,活负面转向正面的变化。就是在人物中,这个场景代表的是什么?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勇气与懦弱?有很多不同的价值。

到场景开始,问自己:这个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看场景结尾:现在这个价值是如何表现的?

(每一场的开头与结尾,价值是不一样的。)

场景是有变化的,但场景序列的变化要小

小节——场景——序列——幕——故事

叠加       累计         高潮

在故事高潮达到之前,任何当面都可以逆转的,但高潮到达之后,再也不能逆转——叫做不归点

在小节到故事漫长的变化中,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不可逆转的核心,这个核心是可以总结出来的,但核心并不是一个故事。

写作是人生的一个展现。

故事表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拿走这个核心故事就不成立了?

如果把人物深层次变化的原因拿走,故事也没有价值了。

故事要表达意义,以及生活如何发生变化。

反讽电影,既悲观主义又理想主义,但怎么找到一个既悲观主义,又理想主义的结尾呢?

如果你追逐的是名利,可能带来毁灭,如果你能及时醒悟,也许能拯救自己。

一个故事的核心意义是:为什么生活发生这样的变化?人物怎样,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只有创造结局的时候才能创造意义。

好作者是真正探索生活,从内到外探索人物,看他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找到他的意义或者存在,我们不赋予故事任何意义,是故事告诉我们有何意义。

审视故事深层次意义,把价值表达清楚:我相信我写的这些吗?是城市的关于人性的见解吗?如果是,就继续,如果不是,就删。

你真相信结局是这样的吗?

故事和观众

三件事情:

  • 观众坐在黑暗的影院里,需要一个原因,他为什么要看这个故事。人类并不只有好奇心,还希望知道真相。
  • 观众需要感受生命。电影是生活的隐喻,一个好故事会让观众觉得是对生命的隐喻。
  • 从作家创作角度来看,作家以人物的眼睛体验世界。什么是创作的材质来建立起场景序列。主人公必须有欲望,他的欲望必须是有意思的。人物需要有意志力,还需要有欲望。区分人物是看有没有可能看人物追逐自己愿望追逐到底,让达到结局时,观众认为这是唯一的结局,而不可能还有别的。

作为作者,如何设置这个极限?故事是否有潜力讲的深刻,能讲到人物内心?

人物有的欲望,是对我们最深处欲望的隐喻

人物折射的是我们心底的欲望,这是我们对人物投入那么多情感的原因,因为希望他们欲望得到满足。

人物行动之后,世界的反应与人物期望的反应是不同的。

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自我在观察着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这个意识会在周围围绕着我们,自我意识的核心会观察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任何一个行业里想成为杰出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们在生命中的重大时刻,都会练习如何去做。

什么是激励事件?

是启发、发动、驱动力。驱动故事往前走。

只要有一类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金字塔,权力的不平等。家庭也存在政治的,特地家庭中,权力是怎么分配的。

爱情也是有政治的,先表达爱情的人会失去控制地位,你先说我爱你,对方就牛逼了。

故事中没有两个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必须在银幕上发生。

激励时间,是打破生活平衡的事件。

事件不是主人公要去经历什么,而是要主人公对事件作出反应。

 

第一个主要事件,必须发生在前四分之一的时间里。

花50分钟来建立观众对这个人物的认同感。

能发生在我人物身上最坏的事件是什么?

最坏的事情怎么可能变成灵魂的救赎?

发生在我人物身上最好的事件是什么?

最好的事情发生之后,又怎样会导致人物灵魂堕落?

所有这一切,都包含在启动事件里。

除了通过冲突,没有别的办法让故事产生进展。

用信息吸引观众的时间很短,如果信息被吸收了,又没有持续冲突,观众就会离开。

 

1————30————————90———115—120

a-b-c         a1-b1-c1

a1-b2-c2

a是次情节

如果高潮部分的价值是正的,结局就不应该是一个上扬的结局,最后两个高潮一定是矛盾对立的。

我们需要伏笔式的次情节,用次情节制造纠葛,让主情节复杂化。

讲好故事,需要极高的智慧,必须有一个综合的智力,需要了解政治、社会学、历史,让这个社会运转起来的方方面面,所有艺术、科学与我们社会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个庞大的视野,还需要一个特殊的技能:讲故事。

我们在一呼一吸之间,就能让人对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如果你能让观众产生这样的想法,让观众对世界一瞬间有全新的认识,这才是你对生活的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见解。

讲故事的一个重要技巧

伏笔和分晓

人物采取行动,世界会以他们不期望的方式来反应。这时观众会回想他们看到的故事,从人物的生活找到答案。

观众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就变成了分晓,这个分晓也可以变成下一个事件的伏笔。

故事中,逻辑是可以返回去植入的,永远可以回到以前进行改变,逻辑是容易的,想象才是困难的。

情感的转折,来自价值的转折。

剧本本身就应该有一种节奏。

对抗力量越强,主人公才会越有魅力,才会有一个满意的让人有吸引力的结局。

压力越大,人物越真实。

主人公如何作出选择能深刻揭示其性格。这个危机时刻暴露出故事的深刻的价值核心。

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为什么改变,怎么改变?

期望与事实之间的鸿沟,那时候一定要出乎意料,什么是必要性,什么是可能性,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落差,你有没有去挑战它?

结局的三种可能:

表达故事的进程,揭示故事的广度。

把观众推向了有意义的情感体验,他们情不自禁地笑或者哭或者愤怒。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11月4日13:31: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igmovie.cn/1158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