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剩女是普遍的现象,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部纪录片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中国剩女》,「中国」这个前缀,其实就已经揭示出了问题所在。
但我们查阅资料,就会发现,适龄婚配数据,同龄男性未婚的数据其实远超女性,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女性依然被冠以「剩女」之名,其背后透露出的,是社会话语对「婚姻唯一性」的推崇。
《剩女》从三位不同的满足「剩女」定义的中国女性身上展开:
主人公一,北京户口、工作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28岁,乖乖女。婚姻里最大的阻碍是妈妈,因为妈妈希望“也是北京户口、工作在体制内。”
主人公二,北漂律师,河北(读者指正:山东)农村女孩子,靠着念书来到了大城市,爸妈有5个孩子,4女1男(读者指正:5个女孩)。35岁,短发微胖。
主人公三,大学老师,业余办办“女权班聚会”。父亲也是大学教授,但是早逝。母亲只希望她有个人照顾。大龄晚婚。老公是个来城市上班的农村人,小她几岁。
在理想世界里,婚姻的基础是爱情;在现实世界里,婚姻更体现为一个经济共同体。
当代中国大龄知识女性择偶之难,在于难以找到能够接受她们青春不再的年龄、欣赏她们的才华和智慧、包容她们独立自主意识的男性。
期待有一天,不再偏见对待剩女吧,任何一种状态都是个体的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