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由导演拉吉利根据同名短片扩展而成,除了入围奥斯卡,还获得了72届戛纳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奖等多个奖项。片名很容易让人想起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但是本片并不是“悲惨世界”的简单现代版本,只是故事的发生地即法国巴黎北郊圣德尼省正是当年雨果写作的地方。
电影从2005年的巴黎骚乱说起,因为导演拉吉利当时拍了纪录片《克利希-蒙费尔梅伊的365天》,从而受到启发,《悲惨世界》中的很多角色都是导演在拍纪录片过程中遇到过的。
2005年10月27日,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慌不择路,跑入一所变电站,触电丧生。引发该镇数百名青少年街头抗议,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引发骚乱。28日到31日,骚乱持续扩大,多辆汽车被焚毁,多名警察受伤。
在这座小镇的郊区,正是全片不断渲染的“交火地带”,电影透过这一微缩镜像借以反映盘根错节的宏大社会命题。
电影中最独特的地方在我看来是它的视角。客观/上帝视角有了可以具象化的东西——无人机。
多次俯视镜头,让我们重新审视着人们,审视着城市,而中间无人机视角下的夕阳,却代表了每个人心中柔弱的一面与尚存的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