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部片,大家都不陌生,牛仔、左轮枪、歹徒、警长、马匹、仙人掌、小酒馆、小镇、荒漠、篷车、印第安人等,成为西部片不可或缺的叙事代码。
在西部片的背后,反应了东部与西部、文明与野蛮、自然与文化、集体与个人、警察与歹徒、牛仔与印第安人、男人与女人的矛盾,这些构成了西部片叙事的基本冲突,而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则成为西部片叙事的最终结局。 1903年,美国人埃德温导演了第一部西部片《火车大劫案》,影片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钟,但首次运用了分镜头,创造了剪辑技巧,通过7个内景镜头和7个外景镜头的交叉剪辑来叙述同时发生的平行动作。 《火车大劫案》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影片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20世纪30-60年代,是西部片的全盛时期。1939年约翰·福特导演的《驿车》创造了“历险+社会反省”这条西部片叙述范式。 在影片一开场就演绎了西部片的经典语法:把西部描绘成一片广袤的荒蛮之地,把荒漠中偶尔点缀的边陲小镇、骑兵、哨卡隐喻为现代文明的触角,而火车、电报和驿站则被视为与现代文明联系的工具。 导演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传达一种信念:在所有荒蛮地带,拯救都是可能的,而驿车的漫漫长路,也使得影片充满了这样一个悬念:前方还有什么危机?主人公们又将如何度过?这实际上为后来的公路片提供了雏形。 拍《驿车》的导演约翰·福特,后来拍了很多西部片,最著名的是骑兵”三部曲——《要塞风云》(1948)、《黄巾骑兵队》(1949)以及《边疆铁骑军》(1950),1956年拍了极具思想深度的《搜索者》。有人说,没有看过他的《搜索者》,或许就不算看过西部片。 喜欢西部片的朋友,应该不会在意年代的吧~

————节选自《世界电影思潮》